这些年一直有玩家在争论,认为《街头霸王》无论是哪个版本,英文版始终比中文版的更有意境。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毕竟2代参与开发的是日本工作组,因此我们会看到其中出现了大量语句不通的“英文台词”,以及含义不明的“英文名字”,更搞笑的则是英文语音的招式:“耗油跟”、“栽栽不落根”、“来根泡泡糖”,由于当年的技术问题,以及日式英文的口音问题,导致如今即使我们知道了角色出招喊的是什么,也很难对号入座的。

当年英文犯下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shenglong”,当年CAPCOM日本本意是“升龙”,结果被欧美地区的玩家误认为是“圣龙”,这才有了“隐藏角色”的传说,以及豪鬼诞生的主要原因。
欧美的翻译经常出错,其实就是对亚洲的一些文化和风俗不了解的原因。
其实《街头霸王》早年的版本都是以日文为主导,也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而我们早年接触到的中文,大多都是日版翻译的,因此相较于英文版来说更加精准。

如今的格斗游戏市场基本上欧美为主导了,因此翻译的方向更加倾向于世界版。游戏术语方面也是如此,英文则显得更加专精了。
看看如今的游戏术语,基本上使用都是英文版的翻译。说白了就是欧美玩家们的口头禅强行翻译成为中文。比如,全世界通用counter,如今我们叫的是“打康”,完全是根据音译的叫法。
这还多亏了在格斗游戏还没有开始盛行的年代,由于当时没有固定的游戏术语,解说员就按照音译来解说,哪知道多年后真的成为了官方语言,没办法!约定俗成啊!

打康、确反康,完全无法表达含义,新手玩家听了就是一脸懵啊!但我们看到繁体字版本中显示的是“截击”,区区两个字就直接将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国内翻译成为“破招”,感觉更加贴切一点啊!
如今我们体验到的中文版剧情大部分都是英文版翻译过来的,因此你会发现部分剧情居然和日版的不同,甚至有冲突。有时候就是那么一两个字的不同,导致意思完全不同,甚至人物性格都变了。
不少欧美玩家也发现了这一点,不少人将日版和英文版的剧情进行对比,还做成了视频。
比较搞笑的是,一些海外玩家居然某一天发现三十年前的日版《街头霸王2》台词就已经很有问题了,和英文版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很明显,日版的将所有人物都刻画得“非常有性格”,充斥着各种垃圾话。世界版的因为要发行到各个地方,因此说出来的话都是比较“官方”的,给人一种非常励志的感觉。
像是春丽,在世界版中她打赢了之后说的是: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女性。
而在日版中,春丽可没有那么正气凛然,说的是:所有男人都得跪在我的面前。

是不是感觉太嚣张了,这完全不符合春丽后期的人设啊!更离谱的是,在日版中春丽胜利台词可不止一句啊!几乎将所有的男性角色全都骂了一个遍。
春丽:“敢小看我们女生,很遗憾我现在是世界第一的格斗家。”

春丽:“切,你这样的男人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难道就没有更强一些的对手了吗!”

海外玩家们发现春丽的这些粗口言论之后,纷纷表示毁三观。毕竟多年来春丽一直都是争议、温柔、可爱、善解人意的形象。
其实人家压根没想过将春丽设计成为完全正面的白月光,给春丽设计了不少缺点,毕竟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拥有一定的缺陷更加能体现出人性。年轻的时候,谁不说点脏话呢!和哥们之间交流要是不带“把子”,感觉感情都变淡了。
相信大家都看过早年街霸的一些日本授权漫画吧!春丽的形象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反而还有各种心机和手段,在最危急的时刻都是当机立断的,从来没有表现出圣母的一面。可惜如今这些好看的漫画都没有了。

但随着版本的更新,春丽的人气实在太高了。于是CAPCOM将她设计成为了一位最完美的亚洲女性形象。
其他人物也是如此,在《街头霸王2》日版中,几乎所有人都要飙垃圾话。
本田的垃圾话是最多的,几乎所有的胜利台词都是带把子的。看来早年根本没有打算将其塑造成为正派角色啊!

“你的拳头甚至还没有我的兜裆布硬!”
“我的百裂手天下无敌,你算什么玩意!”
“比起早上的训练,这场比赛我甚至没出汗!”
“你这点实力对我的没有什么效果的!回家练去吧!”
“我是日本第一,确切地说是世界第一!你这乐色”
“还要再来吗?我还会用头槌教你做人!”

没错,这些都是属于街机时代的美好回忆。
如今,我们回味这些游戏时,总会感叹岁月不饶人。
当年的街机玩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玩游戏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然而对游戏厅的怀念却与日俱增。

游戏厅的点点滴滴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毕竟这就是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啊!
其实我们还是非常幸运,当年可以接触到这么多精彩的街机游戏,足够用余生来回味。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删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0283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