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啥直接和我表白呀,gal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你应该多和我聊天,然后提升我的好感度,偶尔给我送送礼物,然后在那个特殊节日里跟我有特殊互动,最后在我内心神秘事件中向我表白!我同意和你在一起,然后...

“你为啥直接和我表白呀,gal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你应该多和我聊天,然后提升我的好感度,偶尔给我送送礼物,然后在那个特殊节日里跟我有特殊互动,最后在我内心神秘事件中向我表白!我同意和你在一起,然后我给你看我的特殊CG!你怎么直接上来就跟我表白!?galgame里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不接受!”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第一次听到这段话,是在上个周末,我随手点了赞,像处理每一天划过屏幕的无数信息那样,任它悄然溜走。然而此后的一周里,“gal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就像一句魔咒一样环绕在我的周围,大量我关注的游戏或配音博主开始进行配音和二创,这样的句式像脏东西一样在我的抖音里肆意蔓延。当然,作为一个2025年的高强度冲浪选手,这样的“热点”连击已然见怪不怪。直到,我刷到了另一条和“galgame”毫无关系的视频。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那是一个我关注了很久的语言类博主,一个,小博主,不到十万的粉丝量,让他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并不会掀起多大的波涛,然而那条视频却切实的将我狠狠的拍在了岸边,让我开始思考一些深夜emo时才会思考的内容。

一个如我一般的年岁的,姑且算是青年吧。在本应是“簪花常在少年头”的年纪里,因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被一句句“你别想太多”、“你就是太闲了”和一声声“谁谁谁已经如何了”“你应该怎么怎么样”,一点点磨掉了生气。最终,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他选择用一整瓶安眠药和着酒水,为自己的人生仓促画下句点,仿佛想用门外父母最平常的斥责,作为生命的终曲。而他的父母却在半个小时后才发现他的异样,父亲带着怒意一脚踢开了他的房门,看到的确实倒在地上早已不省人事的他。可后来呀,后来在医院中,不论是时常训斥他的父母,还是从不曾维护他的兄姐,都在拼尽全力的想要将他拉回这个人间,哪怕代价是一生的积蓄和难以背负的外债。视频的结尾,那个博主说,“我现在还在医院门口,小伙子已经脱离危险了。”

这本不是一个与我相关的事,可却又与我切实相关着。视频结束后,我关上了手机,脑海中浮现的,是这样一条带着点“串”味的评论。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瞬时间,我坐立难安,我好像忽然明白了些什么。我好像忽然想通了为什么我会在第一次刷到“galgame里不是这样的”时就下意识的点赞,我好像忽然懂得了为何那句“galgame里不是这样的”,会在我心里留下那样一道浅淡却持久的划痕。我们贪恋的,或许从来不止是那些精心绘制的画面与编排好的剧情。我们向往的,是那个世界里,一切情感都有迹可循。

在那里,好感度是清晰可见的,我的每一点善意和努力,几乎都能得到确切的回报。我知道在哪个节点该说什么话,在哪个场景会触发怎样的心动。真诚是通往美好结局最可靠的路径,即便不小心选错,也总有机会读档重来。那里的喜欢,干净又透明,她说在意你,眼神里便似乎再也容不下别人。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可是现实呢?现实中的情感,总像蒙着一层擦不干净的雾。它藏在那些脱口而出的、伤人的话语背后,藏在“为你好”的期待和无形施加的压力之下。你得像一个侦探,费力地从生活的琐碎和平凡的互动中,寻找“被爱着”的微弱证据。你不得不学会,在责备里听出关切,在比较中体会那份笨拙的期待,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相处里,自己拼凑出“被爱着”的证据。

那个吞药的青年,他的家人不爱他吗?显然是爱的。那份在危急时刻迸发出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救他的心情,如此真实而炽热。可也正是这些深爱着他的人,用日复一日的不理解与情感上的疏忽,亲手将他推入了绝望的深渊。

即便我们把话题收束,只谈风月,现实的脚本也常常写得潦草。昨天还互道晚安的人,今天可能就突然消失,留下一句“我们不太合适”就再无音讯。你我都很难像在galgame中那样,确信自己是对方故事里“独一无二的主角”,我们永远不知道那个说“我爱你”的人,是不是同时对别人说着一样的话。连感情的消逝,都常常毫无征兆,像夏日午后的骤雨,说来就来,连一把挽回的伞都来不及递给你。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现实中,更多的人是突然就被丢在了半路上,连个解释都得不到,而在galgame里,感情的温度是慢慢冷却的,会有征兆,会有挽留的选项。在galgame里,每个角色的心意都是纯粹的。她说喜欢你,就是真的喜欢你。你清楚的,毫不怀疑的确信着,她不会在和你约会的同时,还在回着别人的消息;她不会在你规划未来的时候,心里却在想着怎么离开。

现实中,我们活在一个“养鱼”成为普遍现象的时代。真诚被嘲笑为“老实人”,专一被戏称为“恋爱脑”。大家都在试探,在比较,在计算得失,却很少有人愿意像galgame里的角色那样,坦率地捧出一颗真心。

所以,我们才一次次退回到那个由代码和设定构筑的港湾里。在那里,笨拙地学习如何付出真心,也反复确认自己值得被温柔相待。我们渴望的,或许从来不只是与虚拟角色的互动,而是在那个被规则保护起来的世界里,能清晰感知到的一种,不会轻易受伤的、确定的温暖。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这让我想起另一张流传很广的表情包:“我喜欢纸片人,兄弟。你认为我很幼稚没长大?……她们是点阵,是数据,是早已被编好的程序,这些我都明白。那么,你喜欢的女孩呢?是蛋白质、水、无机盐的结合?……重要的不是喜欢的对象,而是那颗充满爱的心啊。”

是啊,我们沉迷的从来不只是屏幕里的二次元角色,而是在那个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被重视、被温柔以待的每个瞬间。在那里,爱不需要猜谜,不需要在伤害里寻找糖粒,不需要用生命危险来验证其存在。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galgame里不是这样的”,在一个人人都在说爱,却少有人懂得如何正确去爱的世界里,我们,都在各自寻找,寻找那种不会伤人的、确定的温柔。在虚拟与现实的夹缝中,在确定与不确定的交界处,练习着如何去爱,以及如何确认自己被爱。我们渴望的从来不只是galgame里的那个世界。我们渴望的,是一个在现实中也能够清晰感受到爱与温柔的世界。在那里,不需要吞下安眠药也能确信自己被爱着,不需要读档重来也能勇敢地去爱别人。

旮旯game里不是这样的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