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打造日本早期动作RPG经典《Hydlide》(1984)的资深游戏设计师兼程序员内藤时浩(Tokihiro Naito),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揭露了一个长期存在于日本游戏业界却鲜少被公开讨论...

日本50岁开发者投百家公司全被拒!只因太老了!

曾打造日本早期动作RPG经典《Hydlide》(1984)的资深游戏设计师兼程序员内藤时浩(Tokihiro Naito),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揭露了一个长期存在于日本游戏业界却鲜少被公开讨论的问题——严重的年龄歧视。

作为M2工作室现任总监,内藤拥有超过四十年的游戏开发经验。他在10月14日发布的一则贴文中,详述了自己年满50岁时求职路上遭遇的巨大阻力。

“当我50岁、面临合同终止即将失业时,我向近百家游戏公司投递了简历。但大约九成的申请在初筛阶段就被直接淘汰。原因无他,就是我的年龄。他们根本没看我的技术能力或过往作品。”内藤坦言。

更令人唏嘘的是,即便少数公司愿意安排面试,其动机也并非出于雇佣意图。有些企业明确表示,邀请他前去面试只是为了“亲眼见一见传奇开发者内藤时浩”,而从未打算真正录用。最终,他依靠个人人脉与些许运气才得以重返岗位。

日本50岁开发者投百家公司全被拒!只因太老了!

这一经历迅速引发业内共鸣。拥有三十年行业资历的游戏开发者岩崎启真(Hiromasa Iwasaki)回应称:“一旦年过五十,基本只有海外的工作室会不问年龄提供面试机会。我现在参与的项目也是靠熟人引荐。实话讲,年龄歧视在日本是公开的秘密。”

另一位曾任职于T&E Soft的开发者也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两年前我申请了25家公司,只拿到两次面试机会。面试官不仅质疑我的年龄是否合适,甚至对我进行言语羞辱,最终没有一家愿意录用。”

分析指出,游戏行业的年龄偏见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社会整体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国内缺乏有效法律手段遏制职场中的年龄歧视;另一方面,“年功序列”这一传统晋升制度根深蒂固,导致企业普遍排斥可能“辈分过高”的应聘者,担心其年龄超过管理层会造成管理尴尬。

内藤指出,这种僵化机制让日本中高龄开发者几乎难以实现职业转换。但他也提到,外资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明显不同。“国外公司从不打听你的年龄。我当时真的后悔没有早些意识到这一点。”

当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老一辈开发者因年龄而在本土市场举步维艰,这不仅暴露了日本游戏产业人才选拔机制的狭隘,也提醒整个行业:若继续忽视多元与包容,或将错失宝贵的创造力与传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