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围墙是防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建造需要结合地图特性与资源分配进行规划。木栅栏在黑暗时代即可建造,消耗木材且生命值较低,适合早期临时封锁隘口;石墙需进入封建时代后解锁,消耗石材但防御力显著提升,是中期防御的主力。建造时需优先封锁资源区与主基地之间的狭窄通道,利用自然地形减少建材消耗,例如黑森林地图的单一通道或阿拉伯地图的悬崖边缘。多层防御结构能有效应对攻城武器,建议在关键节点采用木栅栏、石墙与箭塔的复合布局。
黑暗时代可用房屋和磨坊构筑基础防线,封建时代需快速升级并围绕金矿、伐木场布置木栅栏,配合箭塔形成预警屏障。进入城堡时代后,应立即将木栅栏替换为石墙,并连接资源点形成菱形防御区。石材作为稀缺资源,需遵循三三制分配原则:30%用于城堡建造,30%预留帝王时代升级,剩余40%投入围墙建设。编组6-8名村民分段建造可提升40%效率,之字形路径规划比直线节省8%-12%石材。
侦察骑兵需定期检查城墙完整性,并在敌方可能集结区域外设置瞭望塔。若城墙被突破,应快速用预留村民修补,同时在破损处部署弩手与长矛兵混合编队填补火力缺口。科技升级优先级为城墙建筑学(提升生命值)、化学(增强防御塔火力)和后勤学(优化近战部队输出)。注意避免将城堡直接建在围墙旁,以防被投石机集中摧毁,最佳位置是城镇中心附近形成交叉火力网。
水域地图需沿河流建造单侧石墙,迫使敌方从特定方向进攻;高地地图可利用悬崖边缘建造城墙,使敌方远程单位失去射程优势;岛屿地图则需在码头附近布置石墙防止登陆。城门应设计为双层瓮城结构,交叉路口采用T型防御工事,内侧部署轻型投石车对抗敌方攻城武器。后期可预留缺口设置冲车陷阱,配合修道院网络应对招降战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