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贵族之间,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关系。因为没有名号吃大亏还是大有人在,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备刚出道时,名不见经传,本想趁黄巾作乱,出来为国...

三国时代是个尤其看重名号的时代。原因在于,杀伐争斗大多在贵族之间,与普通百姓没有太多关系。因为没有名号吃大亏还是大有人在,刘备就是其中的一个。

刘备刚出道时,名不见经传,本想趁黄巾作乱,出来为国出力,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于是,兄弟三人招募兵勇,斩寇立功,不巧的是遇到董卓被黄巾军围困,兄弟三人奋力冲杀才救了董卓一命。此时刘备心想,遇到个朝廷命官,终于有出头之日了。不料面见董卓的时候,董卓问的第一件事却是“见居何职”,当听刘备说尚是“白身”之后,董卓立即表现出了不加任何掩饰的轻视和傲慢,“卓甚轻之,不与赏赐”。无独有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关羽斩华雄,也曾因为没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受到袁术的呵斥。

这两件事对刘备刺激很大,看来没有个耀眼的名号还是不行啊。后来好歹混了个一官半职,终究屈居人下,难有作为。默默无闻了很长时间,直到依附曹操得以面见汉献帝,才阴差阳错地得了个“皇叔”的名号,从此天下闻名。

名气有了,还要有实力。皇帝尚且自身难保,皇叔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此时的刘备实力太差,要钱没钱,要兵没兵,难有建树。这种局面,让久有凌云志的刘备陷入了极度烦恼甚至是自卑之中。终于有一天遇到司马徽,才知道此地有个高人叫做诸葛亮的。刘备下定决心,一定要请出此人,助自已一臂之力。于是,刘备的三顾之旅开始了。

高人大多个性强,思之再三,刘备觉得还是把自己的名号报得大一些,以便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当刘备叩开诸葛亮家门的时候,小童出来问是哪一位,刘备挺起胸脯说道:“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见屯兵新野皇叔刘备。”

你看刘备的名号,凡是与己沾点边的都报上了。左将军的虚职、宜城亭侯的爵位、领豫州牧的空架子,唯有屯兵新野倒是真的,只不过兵不多、将不广、地盘也不大。这还不算,刘备到底又把“皇叔”的铝合金招牌亮了出来。本想以此抬高自己,不料小童却说道:“我记不住许多名字。”刘备一听,心里一沉,敢情有不买账的,赶紧说“新野刘备来访。”

这一段,叙述不多,寥寥数语,却很是好笑。看似简单的语言,实际道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刘备属于自我拔高,有意卖弄。而小童乡野之人,看谁都一样,那么长的名号对人家来讲不值一文。好在刘备纠正及时,定了心思,才有了三顾茅庐的低姿态和大格局。

后来就不一样了,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事业蒸蒸日上,并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倒是刘备成了真正的人物,名号却越来越少。从西川之主到汉中王,最后除了一个蜀汉皇帝,就再也没有别的称呼了。即便如此,刘备仍是谦虚谨慎,低调处事,连当皇帝还是诸葛亮等众臣硬“逼”上的宝座。

哲人说过:地位越高,身段越低。人在没有实力的时候,总喜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以此抬高身价,吸引眼球。而一旦有了实力,反而处事低调,不事张扬了。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本来面目和社会发展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