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Gamespot编辑Heidi Kemps发长文讨论了当前游戏重制版的趋势。他认为,近年来众多重制作品缺乏足够的雄心壮志,呼吁开发者们应该采取更大胆、更具创意的方式来重制经典游戏。

Heidi Kemps表示,在娱乐媒体中,熟悉度与知名度举足轻重。当你体验《星球大战》新电影或《使命召唤》新作时,通常心里有数会是什么样子。重制版往往更加可预测:角色、场景、故事线、主题皆已知晓,开发者只需借用原版框架,同时升级画面并微调玩法。
但仅止步于此,那不过是个高清复刻而已。为何重制版必须受限于原版结构?既然决定彻底重制,为何不进行真正颠覆性的改造?为何被过往框架束缚?

以《勇者斗恶龙I HD-2D重制版》为例。原版故事极为简单:身为传说英雄后裔的天命战士现身,击败邪恶龙王及其爪牙,拯救公主与世界。这对早期RPG而言是标准套路,后续作品则大幅拓展了叙事与角色塑造,成就诸多经典。
而本次重制虽忠于原版剧情,却试图通过添加冗余细节实现"现代化":开局拯救坦塔格尔精英队士兵,随后前往熟悉的城堡接受国王使命。这些无名士兵后期再度出场试图烘托悲壮氛围——一人因邪病濒死,一人因恐惧擅离岗位,一人自认失败。
这些角色本可成为有趣伙伴,但重制版固守原版单人冒险模式,在过场动画结束后便将他们弃置一旁。与公主的感情线虽增加了被囚禁的挣扎描写,但她最终仍沦为背景板,仅远程提供指引——或许因若强化其角色会过度偏离原故事。

这种保守令人沮丧——《勇者斗恶龙I》重制版明明新增了矮人与妖精村庄等场景、额外头目战及门锁机制革新,却仍亦步亦趋复刻原版剧情节奏,仅以更华丽对话与空洞戏剧化过场填充。相比之下,《勇者斗恶龙II》重制版通过新增可操作角色、场景与对话更好地诠释了"重制"概念,但同样也有些拘谨。

我的批评并非仅针对剧情单薄的古早RPG。即便如《生化危机4》这般被奉为一代经典的作品,其重制版虽然品质出色,却仍未跳出原版框架。
如果重制只是对经典元素的复刻,那么除了消费情怀外,还有什么必要呢?或许我过于理想化——毕竟对厂商而言,情怀本身已是足够丰厚的回报。但我仍坚信《生化危机4》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何不借鉴开发初期被弃用的"城堡幻觉"概念,打造一个平行时空版的《生化危机4》呢?

我能举出的例子还有很多:Switch版《超级马里奥RPG》、《合金装备3》、《女神异闻录3:Reload》都属于稳妥却缺乏惊喜的标准化重制。开发者似乎对大幅改动原作抱有近乎过敏的抗拒,这种对原作的绝对忠诚正在以创造力为代价。总会有玩家因细微改动而抗议,但这些人本就是无论怎样都无法取悦的群体。

如果你让我举一个符合我理想中的重制版的例子,《最终幻想7:重制版》项目就是这样的。在FF7剧情人尽皆知的当下,重制版(尤其是《重生》)选择对经典元素进行解构与重构。尽管叙事重构引发争议,但Square Enix敢于突破的勇气值得称赞。它证明重制版可与原作共存,正是这种不破不立的精神让其充满魅力。

归根结底,我觉得重制版不应惧怕对其原始素材采取新颖、令人惊喜且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虽然理解是什么让一款游戏受人喜爱的精髓很重要,但不必将原作每处细节奉为不可更改的圣典。
不过,我对重制版也并非完全失望——《弹丸论破2x2》将提供一条全新的剧情线,《如龙:极3》让经典反派在新剧本中担任主角。即便对《勇者斗恶龙》重制版有所微词,我仍期待《勇者斗恶龙7:重制版》能展现更大胆的变革。希望我们能看到更多开发者意识到,重制版提供了以新颖且迷人的方式重塑和再造游戏的机会。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00283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