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度是动态变化的指标,其数值受人口规模、军事冲突和奢侈品供给等多重因素制约。通常状况下,城市宜居度维持在0-5区间内,数值越高代表城市治理效能越出色。但若爆发战争或出现人口过载,宜居度将急剧下滑,导致城市产能和辐射力减弱。当数值跌破零点时,可能触发居民暴动等恶性事件。
长期军事行动会累积厌战情绪。战事持续时间与伤亡程度将引发宜居度阶梯式下跌。例如经历连续三场战役后,首都宜居度曾骤降至-8,致使科研机构完全停摆,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研发被迫延迟五十个回合。
持续低宜居度将引发系统性危机。当居民幸福指数长期为负,城市将面临劳动力增长停滞乃至人口流失的困境。这种现象在工业区密集却缺乏配套娱乐设施的城市尤为突出——工业区会削减宜居度,而娱乐区则能予以补偿,二者需保持动态平衡。
以资源型工业城为例,若过度依赖矿区与伐木场却忽视文化设施建设,可能导致30%以上的产业工人外逃。随之而来的是经济连锁反应:科研机构效率折损,商业中心活力衰退。这种双重衰弱将削弱城市防御力,增加遭受外敌入侵的风险。
提升宜居度需多管齐下:开发奢侈品资源(每种可为4座城市+1宜居度,重复类型无效)、调整政府政策(如体育传媒政体配套建设体育馆)、完善宗教设施及建造奇观等。这些措施均需解锁相应科技或建筑才能生效。
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指标,维持宜居度正值是各项建设的前提条件。规划城市布局时,应当以宜居度调控为核心,科学运用各类增益效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