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甲骨文创办人赖瑞·艾利森的传奇一生,从被遗弃的童年到登上全球首富宝座的心路历程。这篇文章揭示了一个driven by revenge的科技暴君,如何将童年的伤痛转化为无穷动力,建立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科技帝国,同时也探讨了极致野心背后所需付出的代价。(前情提要:9月加密投资停看听:BTC超卖反转,能爆发的山寨币有哪些? )(背景补充:字节跳动工程师到千万美金加密交易员:冷静财富密码与交易哲学 )
- 被遗弃的起点:一场名为「证明」的战争序幕
- 一份论文与一个谎言
- 帝国的血肉:充满荆棘的征服之路
- 一份有毒的礼物:关于野心的普世课程
本周三(10 日),长久以来被科技狂人马斯克 (Elon Musk) 占据的全球首富王座一度易主,被 81 岁的甲骨文 (Oracle) 创办人赖瑞·艾利森 (Larry Ellison) 取代。因为 Oracle 在财报中提出一连串云端基础建设业务和 AI 相关合约,让该公司股价一夕拉涨 36%,爆炸性成长为艾利森带来了单日超过 1000 亿美元的财富增长,一举将他推上了世界之巅。
本文,我们就来带读者好好认识一下 Ellison。他的一生,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更换引擎的巨轮,充满了无情的野心、专制的领导、残酷的商业策略,以及几乎偏执的求胜欲。而这艘巨轮的唯一罗盘,始终指向一个目标:彻底粉碎他养父在他童年时烙下的那句诅咒:「你将一事无成」。
被遗弃的起点:一场名为「证明」的战争序幕
故事的起点,并非阳光普照的加州,而是 1940 年代芝加哥南岸一个飘着雪的中产阶级社区。Ellison 的人生,从一开始就笼罩在被遗弃的阴影之下。他出生于纽约,母亲是未婚的年轻女性,无力抚养,九个月大的他因一场肺炎,被送往芝加哥,由姨妈和姨夫收养。直到 48 岁,他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亲生母亲。
在这个被收养的家庭里,他感受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撕裂。养母莉莲给予他温暖与爱,而养父路易斯,一个在大萧条中失去一切、心怀怨怼的男人,则将人生的失意转化为对养子的严苛与轻蔑。那句「你将一事无成」的预言,如同鬼魅的呢喃,成为艾利森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的背景音。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一把淬毒的匕首,深深刺入了一个敏感少年的心脏,在那里留下了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
这道伤口,后来成为他无穷动力的黑暗引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他证明自己的舞台。他在伊利诺大学展现出惊人的科学天赋,却在挚爱的养母去世后,毅然辍学。他短暂进入芝加哥大学,初次邂逅了电脑设计的魔力,但仅一个学期后再度离开。
他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反叛,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冲动,更是一种对既定规则与权威的深刻不信任。他内心深处渴望着闪闪发光的人生,却在现实中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无力行动的矛盾感几乎将他撕裂。
一份论文与一个谎言
转捩点的到来,并非某个戏剧性的「忍无可忍」的时刻,而是一份安静的学术论文。1970 年代,漂泊到加州的 Ellison,像一个怀揣着武功秘籍却不知如何施展的浪人,在不同的科技公司间担任着程式设计师。直到他读到了电脑科学家埃 Edgar F. Codd 那篇关于「关联式资料库模型」的开创性论文。
在那一刻,Ellison 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宇宙。他意识到,这种能够高效储存和快速检索海量数据的技术,将是未来世界的基石。当 IBM 这样的巨头还在犹豫不决时,Ellison 的直觉让他嗅到了颠覆的气息。他决定不再等待任何人的认可,他要亲手打造自己的王国。
1977 年,他与两位同事,用 2,000 美元的启动资金(其中 1,200 美元是他个人全部的积蓄)创立了「软体开发实验室」 (SDL)。这不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商业计画,更像是一场赌上一切的绝地反击。
他许下了第一个承诺: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理论,变成一个可以出售的商业产品。他或许是三人中最差的程式设计师,但他天生就是一个战士和销售天才。公司的第一个重大合约,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专案代号正是「神谕」 (Oracle)。
帝国的血肉:充满荆棘的征服之路
Ellison 的帝国,不是建立在田园诗般的合作与创新之上,而是建立在连绵不绝的战争与征服之上。他的商业哲学被浓缩为一句冷酷的名言:「胜利还不够,其他人必须失败。」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甲骨文每一个商业决策背后的指导纲领。
他将这种哲学编码进了公司的 DNA。甲骨文的领导风格是纯粹的专制,决策权高度集中于艾利森一人之手。这使得公司能够像一支军队般快速转向,但也培养了一种令人窒息的「不计代价求取胜利」的内部文化。他推行残酷的精英管理,聪明地招聘,然后更快地解雇。他曾坦言,他的成功源于「质疑传统智慧,怀疑专家,挑战权威」。
这种哲学最血腥的体现,便是甲骨文的「收购战争」。其目的从非扩张产品线那么简单,而是为了从物理上消灭竞争对手。2005 年对仁科公司 (PeopleSoft) 长达 18 个月的敌意收购,是硅谷历史上最残酷的战役之一。面对仁科的「毒丸计画」、法律诉讼和客户的集体反对,Ellison 毫不退让,最终以 103 亿美元将其吞下,并在交易完成后,立即解雇了其半数员工。
这场战争,为甲骨文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冷血屠夫」的声誉。
2010 年以 74 亿美元收购升阳电脑 (Sun Microsystems) 的豪赌,则是 Ellison 远见与破坏性并存的典型案例。他看到了整合软硬体才是未来的趋势,这次收购让甲骨文控制了 Java 语言和 Solaris 作业系统等战略资产。然而,他对「控制权」的迷恋,让他完全无视升阳的开源文化。
他逼走了包括「Java 之父」詹姆斯·高斯林 (James Gosling) 在内的大批顶尖工程师,疏远了整个开源社群,导致了 MariaDB 和 LibreOffice 等一系列「反甲骨文」专案的诞生。他像一个只懂征服,却不懂治理的君王,拿下了城池,却失去了民心。
这条路上充满了挣扎与失败。1990 年代,甲骨文因激进的销售策略导致了严重的会计丑闻,公司濒临破产,股价暴跌,Ellison 几乎失去一切。但正是这次濒死体验,让他领悟到,在商业的战场上,慈悲是多余的。
而让他看到「希望之光」的,或许是 2010 年,在旷日持久的版权诉讼中,陪审团裁定其竞争对手 SAP 需向甲骨文支付创纪录的 13 亿美元赔偿。那不仅是金钱的胜利,更是对他「侵略有理」哲学的公开背书。
一份有毒的礼物:关于野心的普世课程
那么,从 Ellison 这个极端的故事中,我们能带走什么?这或许不是一个温馨的励志故事,而是一份复杂、甚至带有毒性的礼物。
他教给我们的核心体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伤痕,可以转化为一股无坚不摧的驱动力,但这股力量本身,既能创造,也能毁灭。Ellison 的野心,源于他对「被认可」的极度渴望,这份渴望让他洞见未来,敢于在所有人犹豫时下注,最终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科技帝国。但同样是这份野心,让他变得冷酷、偏执,将商业视为零和游戏,留下了充满客户怨恨和道德争议的焦土。
如果说这份礼物中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行动建议,那或许是:
1. 找到你的「核心引擎」:驱动你的,是像 Ellison 一样的伤痛,还是对创造的热爱?理解你最深层的动机,是驾驭你人生的第一步。2. 学会质疑,但保持谦卑:Ellison 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他对权威和传统智慧的质疑。但他的失败,也源于他从不怀疑自己。质疑世界,但更要时常审视内心。3. 定义你自己的「胜利」:对 Ellison 而言,胜利就是他人的失败。但对你而言呢?是创造价值,是获得内心的平静,还是建立真诚的连结?想清楚这一点,比登上任何排行榜都重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