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到一年中的白露节气了,今天已是农历七月十六,9月7号,星期日,当今晨第一缕带着凉意的风,悄然穿过...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到一年中的白露节气了,今天已是农历七月十六,9月7号,星期日,当今晨第一缕带着凉意的风,悄然穿过街巷,轻吻脸颊,白露,这承载着秋之韵致的节气,宛如一位素衣的仙子,袅袅婷婷地悄悄地踏入了人间的舞台。

今天北京时间9月7号下午16时41秒将正式进入白露节气,白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名第15位,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当太阳达黄经165度时,便进入白露节气,

白露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孟秋的结束,仲秋的开始,白露节气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正如老话“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

白露过后,天气变冷的速度明显加快,所以各类对气温敏感的鸟儿都开始为冬天准备储食过冬。所以,民间就有:“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的说法。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

白露也是秋季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热开始转凉,露水增多,各地陆续进入清凉舒服的秋天,古代名人常以白露寄托秋思,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凄美意境。?2025年白露对应农历七月十六,接农历月份来说属于早白露,民间有"早白露凉飕飕,晚白露热死牛″一说。

再者,今年白露节气又在农历七月十六即双日午后交节,所以又属“母白露”,民间也有“公白露丢,母白露收”的农谚说法?。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其寓意呢。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

这句老话整句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节气交节的时间在单日的上午(12点以前)的话,那预示此年白露后天气很快就凉快了,也就是说盛夏的余热会很快消退,民间常说的"秋老虎"比较温和也不会下山发威,天气会比较凉爽,这也从侧面说明此年秋后冷空气来得早,天气冷的也快。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

所以,老祖宗告后人,如果遇到一年白露节气在单日中的上午交节的话,预示此年秋天冷的快,也就是说白露秋霜来得早,要人们抓紧抢收成熟的秋粮作物,以防秋霜冻坏而造成减产欠收的后果。

相反,如果白露节气在双日中的下午交节的话,预示随后此年白露后的一段时间,天气仍然比较炎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24个"秋老虎"会接连发威,盛夏的余热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消退,而且再加上秋天的"燥热",更让人酷热难熬,甚至还有热死牛的现象。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

所以,老祖宗告后人,如果遇到一年白露节气在双日中的下午交节的话,不要高兴的太早,白露后天气还要热一段时间,让人们立秋后还要继续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以防中暑现象的发生。

写到最后,上面的农谚都是古代农耕时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而觉察到的经验总结,没有科学依据?,我们也不能信以为真,避免造成误导。这不,我们查阅了一些过往的历史资料,在近十年气象记录显示,如像2018年(母白露年)江淮流域高温持续,2021年(公白露年)华北降温提前,但2020年同为公白露年却创下江南高温记录。

可见实际天气冷热天气变化与老祖宗的传统经验存在着的偏差。??因为实际的气候冷热变化:单纯依赖某一节气的交节日期的单双数和时间等阴阳历法预测是不再可靠。??这点是大家值得注意的一点。

“公白露冷飕飕,母白露热死牛”,今年白露是啥?有啥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