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战争机器:重装上阵 2006年的11月7日,初代《战争机器》在Xbox 360上正式发售,随即惊艳业界——不仅在Metacritic拿...

01
战争机器:重装上阵

2006年的11月7日,初代《战争机器》在Xbox 360上正式发售,随即惊艳业界——不仅在Metacritic拿下94/100高分(Xbox 360版)、IGN给出9.4分评价,更斩获2006年TGA“最佳动作游戏”“最佳Xbox 360游戏”等大奖,还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游戏玩家版》“最具影响力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案例。《时代》杂志将其列为“2006年十大最佳游戏”,玩家亲切称它为“爷们机器”,足见其“纯爷们专属硬汉游戏”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

初代的启航,直接催生了庞大的《战争机器》IP生态:从《战争机器2》《战争机器3》到《战争机器4》《战争机器5》等一系列正统续作,再到《战争机器:审判》这样的衍生游戏,甚至延伸出小说、漫画、周边等跨媒介内容,系列累计收入超10亿美元,成为微软旗下最具价值的第一方IP之一。

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初代那份 “难以复刻” 的核心魅力 —— 它依托 EPIC 自家虚幻 3 引擎打造,不仅在 Xbox 360 平台打造出完全有别于PS2时代游戏视觉的电影化画面,更一举定义了现代 TPS 的 “掩体射击” 机制。此后有不少同类作品模仿跟进,却没有一款能全部再现其畅爽的手感、流畅的动作,以及那份狂暴的杀戮快感。也正因为初代立下的标杆太过耀眼,XBOX360上的系列三部曲即便在玩法上没有显著革新,也从未成为问题。

这款微软与Epic Games的联袂之作,与另一款重磅IP《光环》一起,奠定了Xbox 360游戏主机在游戏市场的地位,压得当时的索尼PS3喘不过气。没有想到的是,20年后的今天,这款游戏居然登陆PS5,成为了意料之外的世纪大和解,这就是近期即将发售的《战争机器:重装上阵》。

02
爽感与情怀双在线

那个时代的系列游戏惯常编制史诗级剧情,然后用个人英雄的际遇以小见大,《战争机器》走的是同样的路子:在虚构的Sera星球,人类曾因新型能源争夺爆发79年“钟摆战争”,维安政府联盟(COG)击败独立共和国联邦(UIR)后,“事变日”突然降临——兽族从地下涌出,26小时内攻占全球重要城市,四分之一人类丧生。

14年后,兽族持续围攻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贾辛图高原”,玩家扮演“战争天才”马库斯,与“德尔塔小队”的战友踏上反击之路。线性叙事里,既有紧张的战斗,更有可歌可泣的战场袍泽情——当战友为掩护主角倒下时,那种难过与愤怒交织的情绪,正是初代“有血有肉”的情感内核,也让新玩家理解为何它能成为“纯爷们必玩”的经典。

对于新玩家而言,《战争机器:重装上阵》是一个顺着故事线入坑的绝好契机,在这一代游戏中,那套“纯爷们专属”的硬核精髓就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游戏以越肩视角第三人称射击为核心,“掩体射击”机制是游戏最大的创新点和趣味点:玩家可以快速贴靠墙壁、石柱等掩体,通过“盲射”试探、“探身射击”输出,搭配翻滚、侧移切换掩体,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心手合一,自由灵活。

游戏除了“一路突突突”的无脑爽快,还夹杂了大量需要玩家手脑配合的互动元素,比如利用机关克制强敌、借助道具突破封锁,让战斗充满了张弛有度的乐趣。

标志性的武器设计更是将“硬汉感”拉满:主打武器链锯枪,近战血腥爽快,血肉撕裂特效极具冲击力;还有霰弹枪近距离轰碎敌人的爽感、狙击枪精准爆头的利落,再加上“完美换弹”机制(换弹条达特定区域按键,缩短时间且提升伤害),熟练后能让肾上腺素飙升。打到过瘾时,所有愤怒都能化为子弹倾泻在敌人身上。

03
第二次重制,更新了啥?

其实,《战争机器》一代在2015年早就被重制过一次,作为《战争机器:终极版》推出。作为对经典的再升级,终极版最直观的进步在于画质上对原版的全面超越,让初代“震撼画面”的特质在进入新的十年后仍具竞争力,全面重制的角色建模、游戏场景和过场动画,全新的动作捕捉,重新录制的7.1杜比环绕立体声,多人模式内容的进一步优化与扩充……即便是拿到今天来玩,终极版仍然不算落时。

作为二次重制,《战争机器:重装上阵》是基于终极版展开的。相较于终极版的重新建模,本作选择了较为省事的方式,画面素材与纹理升级至4K——虽然乍一看无法与终极版拉开差距,但细看的话,马库斯盔甲的磨损痕迹、兽族皮肤的粗糙质感、废墟场景的断壁碎石,都比前作更具层次感;光照系统也做了升级,HDR支持让暗部掩体阴影更真实,强光下场景反光更自然,比如暴雨战场中,雨水的地面积反射、盔甲溅落效果,都比终极版更沉浸。

总体而言,第二次重制后的画面和第一次重制相比,远不如第一次重制来的提升更大,原以为本次重制会用虚幻5引擎再来一遍,但官方的做法已经趋向保守。这一点,从战争机器二代、三代都没有了重置版本中可见端倪。

对于盼着一次大革新的玩家来说,这次重制难免让人觉得缺乏新鲜感,而且即便是4K化了,画面的总体质感仍然看得出年代感。而之所以此前购买过终极版的 Xbox 玩家能免费升级到 “重装上阵” 版,也恰恰印证了这次升级的 “轻量化”—— 这种对老玩家开放的免费次时代升级,往往只出现在新旧版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毕竟若是画质、内容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厂商通常会选择以新作形式单独定价,而非简单地免费推送升级。

虽然期待落空,我仍然讶异于虚幻3的潜力——《战争机器:重装上阵》居然用的还是原有的虚幻3引擎。

本次重置收益最大的莫过于纯粹的索系玩家,本次《重装上阵》彻底打破了主机独占的壁垒,首次实现Xbox Series X|S、Xbox PC、Xbox云游戏、PlayStation 5与Steam全平台覆盖,真正让这个微软顶级IP触达更多渴望体验“硬汉射击”的玩家。

在PS5上,不仅支持与其他平台的玩家实现跨平台联机,还能通过微软账户同步战役与多人进度——比如在XBOX玩到一半的剧情,换到PS5可直接续玩;PS5玩家能邀Xbox好友组队,Steam玩家也能和PS5队友并肩抗敌……可能这就是微软全新游戏战略中的理想国雏形吧。

04
兼具“顺溜”和“别扭”的多人模式

在最经典的战役模式之外,《战争机器:重装上阵》也推出了多人模式,这并非游戏的新模式,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原先PVP模式的一次复活 。

从积极方面来看,《战争机器:重装上阵》多人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延续了战役模式中一贯的战斗风格,玩家在第三人称越肩视角下,使用各类强力武器与敌人对战,配合标志性的掩体系统,战斗节奏紧凑且充满策略性。例如在“团队死亡竞赛”模式中,玩家需要灵活运用地图中的掩体,灵活使用不同的武器,不断穿梭、射击,熟练掌握完美换弹的玩家可以在战斗中获得明显的优势。在战役模式中掌握的玩法和技能,到了多人模式下依然有效。

游戏的地图设计也可圈可点,地图虽不大,但结构错综复杂,有着丰富的高低差和掩体分布。玩家不仅要在地面的掩体间战斗,还要时刻留意高台和走廊上可能出现的敌人,这就要求玩家具备良好的空间意识和团队配合能力。

不过,这款游戏的多人模式也存在一个对于新玩家说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游戏的上手难度较高,刚开始一定是痛苦的。复杂的操作和战斗机制,需要玩家花费大量时间去熟悉和掌握,这就与战役模式中的低门槛畅爽风格背道而驰,也不符合现在玩家倾向于快速上手的口味。比如掩体系统的运用,老鸟玩家可以借助角色进入掩体时的吸附判定和移速加成,以“邪道”实现灵活走位,但新手玩家可能连基本的进出掩体操作都不熟练,在对战中很容易被老玩家虐杀。

整体来看,《战争机器:重装上阵》对于这款游戏的老玩家而言,并不一定是一次必玩的尝试,但是对于PS玩家等新玩家而言,它是一次领略“现代TPS标杆”魅力、重触当年热血与硬汉精神的很好契机。即便历经十余年,初代的核心价值依旧难被复制,这款游戏绝对值得你拿起武器,踏上Sera星球的反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