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八月,是黑神话正式上线的一周年。同时我们也迎来了一些国产大作,未来还会有影之刃、锦衣卫等等,国产单机游戏可谓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此等盛况,俨然这个已凋敝了二十年有余的领域,再一次进入到了黄金时代。
这让给我不禁回想起了上一次巅峰,短短数年间,仙剑、轩辕剑、剑侠情缘三剑并立;秦殇、大秦悍将、傲世三国群雄并起......国产单机曾经也有过欣欣向荣的气象。但所谓的气象以如今的眼光来看,也不过就是如昙花一现般的繁花盛景而已。
就比如,那个时代最璀璨的明星,仙剑奇侠传最早的dos版本,发售于1995年的七月。换句话说,上个月是仙剑IP诞生的第30个周年,可是你见有人关心吗?
当我们再一次为国产游戏的盛况高呼庆贺时,不妨以史为镜,看看这个曾经的国产游戏第一IP,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再无人关心的。
1995年的7月,大宇资讯旗下狂徒工作室制作的《仙剑奇侠传》发售,立刻就引发了轰动。无数玩家沉醉于这部游戏,为李逍遥、赵灵儿和林月如之间爱恨情仇几近痴狂。
然而对于游戏开发商大宇资讯来说,仙剑的爆火实属一场意外,无论是狂徒工作室还是主策划姚壮宪都没有事先做好要为这部游戏开发续作的准备。但没有人会放弃白给的赚钱机会,也没有人会放弃扬名立万的机会,无论是大宇还是姚壮宪都决定要将仙剑开发成系列游戏。
甚至于,姚壮宪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让仙剑系列成为中国的最终幻想,而他心目中的仙剑奇侠传2将是一部对标最终幻想7的史诗级RPG巨作。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仅在最初的开发方向上,狂徒工作室就已经分裂成两派,整日争吵不休。
以姚壮宪为首的一派认为仙剑系列应该每一部都相对独立,和最终幻想一样,仅靠一个不变的主题来维系整个系列;而另一派则认为仙剑系列应该延续李逍遥的故事,谁也不能确保失去了李逍遥,续作还能否畅销。
总之开发团队内部分裂,开发进度难以推进,而姚壮宪私底下一遍又一遍地撰写了多套剧本,却始终都没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
直到1998年,剑仙奇侠传简体中文,也被称为98柔情版,在内陆市场火爆发售,轻松拿下远超台湾数倍的销量。这让姚壮宪意识到内陆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存量和潜力,他决定带领一支团队,率先前往内地,开拓内地市场。
但很可惜的是,整个大宇资讯,愿意和他一起去开拓内陆市场的,仅有一位入职不久的年轻小伙张毅君。
两个人就这样从台湾远赴内陆,姚壮宪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软星,而张毅君则去上海成立了上海软星。在划定的分工中,北京软性主要负责大富翁和网游业务,而上海软星则负责仙剑系列的开发。
但实际上除了上海软星,当时还有一家团队同样也在负责仙剑续作的开发,也就是姚壮宪之前带领的狂徒工作室,只不过工作室负责人从姚壮宪变成了谢崇辉。
大宇在这时候的表现也颇为暧昧,大致意思就是既然你们两边都想做,那就一起做吧,谁先做出来,谁家游戏就是仙剑2。
从实际开发进度上来看,其实是上海软星那边的开发进度要更快一点,但是狂徒工作室玩了一手鸡贼。他们在2001年发售的新仙剑奇侠传中附带了自己团队制作的仙剑2预告片,这就相当于提前杀死了比赛。
但狂徒也因为提前发布预告,作茧自缚下,在开发仙剑2时过于赶工导致游戏整体完成度欠佳。结果就是销量褒姒的同时,口碑还崩盘了,狂徒工作室随后不久也宣布解散。
幸运的是,由上海软星制作的仙剑奇侠传3仅在半年以后就发售了,全面3D化后的画面加上超高的游戏性、不俗的剧情,不仅重新挽回了仙剑系列的口碑,还将游戏销量也推向了下一个高峰。
之后上海软星又制作了仙剑3外传问情篇,让仙剑3的剧情衔接上了仙剑1,算是彻底铺开了仙剑系列的世界观,为推出后续作品铺平了道路。不过因为这部游戏的迷宫地图难度过高,所以又被玩家戏称为问路篇。
然后,我们的故事就要讲到仙剑系列最大的分水岭,仙剑4了。这同时也是国产单机游戏的分水岭。
在仙剑4之前,国产单机游戏虽然也处于日渐凋敝的状态,但每年仍旧会有几部质量上佳的新作发售。而在仙剑4之后,国产单机游戏不仅质量严重滑坡,和欧美日厂彻底脱轨,在数量上更是呈现断崖式的下跌,甚至有持续好几年都没有一部国单发售的情况。究竟发生了什么?
是仙剑4的质量不佳吗?并不是的。仙剑4的游戏系统相比仙剑3虽然有了一定的简化,但却是系列第一次尝试真实人体比例的身体结构,无论是美术还是技术,在国内都处于顶尖水准,放眼国际同样没有脱离第一梯队。可以说是仙剑历代中玩家口碑最好的作品之一。
是游戏的销量不好吗?也不是的,仙剑4首批出货量20万套,不到一个月就被销售一空,后续追加出货量达到60万套,同样销量火爆,消耗速度是历代最快的。
但就在这样一片大好的前提下,上海软星的负责人张毅君却在游戏发售后不久,随即宣布离职。
愕然之下,姚壮宪赶赴上海,相继和张毅君在内的每一位上海软星开发人员深谈,试图挽留他们。但最终,上海软星无一人选择留下。
对此,姚壮宪在日后发出了感慨:“浅水终究留不住大龙。”
而促成这一系列悲剧的,是那时代的局限性和一场恶意的举报。
2006年的上海,恰逢房地产行业的第一次飞涨,同时网游产业也处于高速发展中,游戏从业者的工资在短短一年内,就翻了近乎一倍。
而与之相对的,单机游戏的售价,却并未有所增长。
在张毅君的看来,游戏是卖得很好,但制作成本的飞涨使得仙剑4带来的收入仅够他们维持一年。
他试图向大宇资讯申请制作经费,却遭到了拒绝。远在台湾的大宇并不理解他们连续几部游戏热卖,却还能缺钱的原因。
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消息,则是仙剑4遭到了恶意举报,有人举报仙剑4的实际发售版本和送审版本并不一致,官方强制要求仙剑4在全渠道停止发售。
而稍微了解一点游戏开发的小伙伴们一定明白,游戏在早期送审之后,优化工作往往会一直持续到压盘。哪怕压盘以后,依然会存在首日补丁和后续优化补丁,这就导致游戏实际发售后的内容和早期送审版本的内容,肯定是不一致的。所以这种恶意举报在当年几乎是一举报一个准。
甚至,不说当年,2018年的《怪物猎人:世界》同样因为遭受恶意举报而全面下架,几乎就是当年仙剑4剧情的重演。
时代的局限性,加之后续销量的无望,让上软最终选择了解散。
当然,这段故事的完整剧情也是数年后姚壮宪才一点点透露给社区的,当年的玩家普遍还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是盗版的泛滥才导致上软的解散。 虽然无论是姚壮宪还是张毅君都否认了这个说法,但国内的单机游戏社区还是因此而爆发了第一轮对盗版泛滥可能引起后果的反思。
后来张毅君先后成立了烛龙工作室,无常工作室,现在也在网易旗下负责《剑心雕龙》项目,始终活跃在游戏开发一线,但却和仙剑系列彻底脱离了关系。
就这样,曾经负责过仙剑制作的两个团队相继解散。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仙剑系列也就此结束可能就是这个IP最好的结局。
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仙剑IP的受众数量和影响力不降反增,这时候无论是大宇还是姚壮宪都不想就此放弃仙剑系列。
所以仙剑5仍旧是立项了,由北软负责开发,制作人姚壮宪。
可这时候,其实无论是大宇还是北软,都已经完全倒向网游了,北软除了仙剑5以外还同时负责着三款网游的开发。姚壮宪只能等网游开发的间隙,临时抽调出些人手来开发仙剑5。
结果就是,仙剑5最终呈现出的综合质量要远远落后于时代。毕竟这游戏发售的同年,还有一款游戏叫上古卷轴5,而再往前推一年,还有另一款游戏叫荒野大镖客:救赎。如果说仙剑3,仙剑4还能勉强跟上同时期主流游戏的制作质量。那么到了仙剑5,则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但仙剑5却仍旧是全系列中卖得最好的,发售首月,销量就突破了百万套,这成绩足以和当时的主流3A大作媲美。
其中的原因很多,有两部仙剑电视剧热播带来的IP影响力;有当年仙剑4遗憾落幕引发的报复性消费;更有情怀营销带来的传播效应。
是的,仙剑5在宣发时大打情怀牌,将“16年的守候”作为游戏的宣传用语,这无疑是成功的。成功到在国产游戏最为凋敝的时候,用一款质量低劣的游戏,收获了令所有人艳羡的百万销量。
但也是从这款游戏开始,“情怀”这个原本无论应用在何种场景,都应该算是褒义的词,却在中文互联网逐渐沦为了贬义词。
一年半后,仙剑5前传发售。诚然,这款游戏的剧本质量很好,但游戏的制作水平,却基本在原地踏步。而在游戏发售前,姚壮宪更是夸下海口,说仙剑5的销量最终达到了140万套,仙剑5前传的销量要是能突破150万套,那么仙剑6就换虚幻引擎进行开发。
结果仙剑5前传的销量堪堪就达到了前作一半,超越那更是无从谈起。
也就在这个时候,仙剑社区的氛围也变得奇怪起来,很多以仙剑粉丝自居的人似乎也接受了国产游戏就该落后于主流游戏,仙剑系列只需要剧本写得好就行了。
由此,整个社区氛围也变得越发封闭且排外。
同时,通过仙剑5前传这部社区里公认优秀,但路人观感很差的游戏,姚壮宪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接班人栾京。
在将多部仙剑作品全都交给栾京打理以后,姚壮宪终于能过上他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了。
而栾京也用实力证明了......姚仙所做的决定是错误的!
没错,仙剑系列最大的黑历史,仙剑6在栾京大大的全力施展下,粉墨登场。这部游戏在日后有着多个哪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依旧鼎鼎大名的称谓。比如泰坦陨落6,显卡危机6......
毕竟这是一个哪怕你是有着四路泰坦交火的当时最高端的个人电脑却依然只能以十几帧的帧率运行的神奇游戏。
而即使抛开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制作水准、糟糕的优化和乏味的游戏性不谈,剧本本身也在仅关注剧本的仙剑玩家社区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结果就是制作人栾京和编剧沈蓉蓉双双引咎辞职,退休还没几年的姚壮宪又被拉了回来,操刀仙剑7的开发。
可能是觉得仙剑这个IP无论是口碑还是号召力都日趋萎靡,很难再榨出油水,大宇打算将其出售。而接手仙剑的,则是当时有钱但口碑不咋地的中手游。
新东家中手游相比起大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开发经费上慷慨了不少,所以仙剑7终于如愿以偿地用上了虚幻引擎。
2021年,仙剑7正式上线了Steam,姚壮宪则再一次祭起情怀大旗,试图复刻仙剑5的销量神话。
然而在经历了仙剑5和仙剑6以后,玩家对于打着“情怀”招牌的厂商已经只剩下反感了,所以仙剑7从营销层面,就已经注定了失败。
加之游戏本身的质量也并不足以服众,最终在发售一年以后,也就堪堪卖出了66万份。
这样的一份成绩,显然是难以令中手游满意的。
加上手游市场的日趋饱和化,使得中手游年年亏损不得不收紧相关业务。
于是在2023年中手游关停了所有仙剑系列的在研单机项目,开除了北京软星和上海软星的所有开发人员。
是的,上海软星当时已经经过了重组,正在全力制作仙剑4重制版。最终是方块游戏自愿以第三方身份出资,确保仙剑4重制版能够继续制作直到完成发售,这才保下了仙剑4重制版。
而中手游则决定大力加码到仙剑世界上,进行最后的全力一搏。
但,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仙剑世界的上一次全新内容更新已经得追溯到今年四月了。一款长线运营游戏,在四个月内没有任何新内容,足以证明其制作团队的开发规模已经经历了缩减。这对于一个开服才半年的游戏来说,可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就在今年的7月8日,姚壮宪在微博晒出了自己当年和胡歌的合照,感慨仙剑系列已然走过了30年,同时祝愿国产游戏继续崛起。
但这样一条祝福性质的微博,评论区里却只能看见对胡歌的赞扬和对姚壮宪的谩骂。
似乎,大家都不再关心仙剑系列的下一部全新游戏了。
就像这个默默无闻的三十周年纪念日一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