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游戏虽经时间洗礼仍未成为主流,但其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用玩家数量来衡量,《航海世纪》便是这样一款游戏。 如今的00后大多对《航海世纪》感到陌生,但回溯到2004年,这款游戏的名字曾响彻中国...

有些游戏虽经时间洗礼仍未成为主流,但其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止于用玩家数量来衡量,《航海世纪》便是这样一款游戏。

如今的00后大多对《航海世纪》感到陌生,但回溯到2004年,这款游戏的名字曾响彻中国游戏界,而后更是为经典武侠网游《九阴真经》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2004年7月,当《航海世纪》启动内部测试时,国人才恍然得知已有国内公司耗时多年,自主研发了中国首款3D游戏引擎“航海者”。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性能不逊于国际主流引擎,而《航海世纪》这款大型网游,正是这款引擎的“处女作”。

今天,就让我们乘坐时光机,一起看看《航海世纪》的故事。

国产自研引擎

对于游戏企业而言,引擎技术研发堪称最关键的底层根基,也是衡量厂商研发实力的硬核指标。

游戏引擎如同游戏的心脏,对作品整体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是驱动游戏功能的核心程序,承担着运算、处理、衔接、输出等一系列操作,还直接主导着剧情推进、关卡设计、美术呈现、音效调配与操作逻辑等核心内容。

受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积淀薄弱等因素制约,国内多数游戏公司很少触碰风险极高的自研引擎赛道,转而选择更稳妥的商业引擎。

但还是有少部分游戏公司勇于啃这块“硬骨头”。蜗牛数字就是其中之一。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蜗牛)成立于2000年,在当时国内还在一窝蜂的代理或者模仿韩国网游,仅在2D网游上努力的时候。蜗牛已经将目光投向了3D网游领域。而它也是中国最早的3D虚拟数字技术研发企业。

虽然公司在2000年就早早成立,但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这家公司仿佛消失了一般,没有任何研发进度的透露。

直到2004年7月,蜗牛突然宣布,旗下3D网游《航海世纪》即将开启内测,大家才为之震动:原来3D网游,我们国产游戏公司已经能够做出来了!

现在我们再把视角拉回蜗牛,在公司成立之初,开发团队立项开发首款网络游戏《航海世纪》时,发现彼时市场上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的国外引擎并不能满足航海类游戏的需要。

为了给玩家呈现一个更细腻真实的海上世界,自研3D引擎的想法就此萌生。

经过3年的钻研与攻关,蜗牛不负众望,于2003年开创性地推出了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游戏引擎——“航海者”。

从引擎的名字,我们也很容易可以判断出,这款引擎就是专门为《航海世纪》量身定制的。

十六世纪的海上征途

2004年10月1日,中国首款3D网游《航海世纪》在众玩家的热情期盼下开启内测。

《航海世纪》以航海文化为背景,围绕十六世纪初中国和海上世界的奇幻故事展开。

依托自研引擎的技术支撑,《航海世纪》得以呈现震撼的海战与贸易图景,上百艘战船可同时驰骋战场,细腻逼真的海浪随战局起伏,将宏大海战具象化。

《航海世纪》采用海战为主、陆战为辅的战斗设计,远有火炮齐鸣的壮阔轰击,近有挂钩接舷的肉搏,远攻近搏的战术组合让每场对决都充满变数。

贸易系统同样考究,从香料到丝绸的百余种货物,搭配自由议价、垄断经营等多元模式,暗合真实的金融逻辑。

而贴合历史的货物原产地分布(如香料产自南洋、瓷器源自中原)与经典航海线路(如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更是将十六世纪海上贸易的繁盛图景完整复刻,也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触摸真实的海洋文明。

凭借着优美细腻的画面、极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真实迷人的世界景致……《航海世纪》初次亮相就赢得了众多玩家的集体赞誉。

内测仅仅10天,开放的“昭君号”和“元龙号”两组服务器,在线人数便已经突破万人,场面极其火爆。

中国游戏走向海外

作为一款经典艺术作品,《航海世纪》开启了国产网游的大航海时代,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国际买家的关注。

2004年10月,韩国九兄弟公司以15亿韩元拿下《航海世纪》代理权,在那个韩国网游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时代,这款游戏成为了国产网游中首个实现“返销韩国”的作品。

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当时韩国网游对中国市场的单向输出格局,更让其成为中国网游史上当之无愧的里程碑。

同年12月2日,在798工厂的《航海世纪》发布会上,游戏再传捷报,《航海世纪》成功与德国等国家达成代理合作。这一连串动作,不仅印证了国产3D网游的国际竞争力,更正式叩开了中国网游走向全球的大门。

2005年2月3日,历经3次颠覆式整改,8次大规模修正,以及长达10个月的测试期后,《航海世纪》开始商业运营,正式收费。

2006年,《航海世纪》的全球化版图持续扩张,9月,蜗牛与北美SKYUNION公司达成合作,由其独家代理登陆北美市场,《航海世纪》正式叩开北美大门。

同年,《航海世纪》又相继进驻德国、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欧洲市场的布局进一步深化。

截至2006年底,这款国产3D网游的足迹已遍布韩国、东南亚、欧洲、北美、澳洲等核心区域,覆盖国家和地区超20个。

凭借这波亮眼的国际化表现,研发商游戏蜗牛成功斩获“2006年度中国民族游戏海外拓展”大奖,成为当年国产网游出海的标杆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世纪》凭借“航海者引擎”的技术突破,于2005年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2004年度中国游戏海外拓展奖”“2004年度中国游戏企业新锐奖”“2004年度中国十佳游戏开发商”3项殊荣。并在2006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

这些荣誉也展示了中国自研网游的力量与突破。

衰弱与奠基

诚然,作为首款走向世界的国产游戏,《航海世纪》未能延续高光表现。在笔者看来,这或许是时代洪流中难以规避的阶段性困境。

一手缔造出国产首个3D引擎的蜗牛公司,存在着严重的“偏科”问题。研发人员占比超总人数70%。这种重研发轻运营的发展布局,虽能支撑团队打磨出优质游戏作品,却在后期运营环节难以实现突破,终究难达预期效果。

对网游而言,游戏质量决定生存下限,运营能力却划定发展上限。蜗牛公司在运营端的短板,直接导致《航海世纪》上线后业绩持续疲软。

为扭转颓势,团队不得不持续增加氪金点,此举反而将原本留存的玩家逐渐劝退,最终让这款曾备受关注的游戏慢慢淡出了玩家视野。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市场环境的迭代。《航海世纪》所深耕的航海题材,本身就属于小众赛道。相较于武侠、奇幻等自带庞大受众基础的品类,它的吸引力更多局限于硬核历史爱好者与策略玩家,用户天花板天然有限。

而2005年后,国内3D游戏市场迎来井喷,从《完美世界》的东方奇幻到《魔兽世界》的史诗冒险,各类3DMMORPG、ARPG如潮水般涌现,它们凭借更普适的题材、更轻快的成长节奏,迅速抢占用户注意力。

在这样的双重挤压下,《航海世纪》虽凭借先发优势一度成为国产3D网游的标杆,却终究没能守住高光。技术赋予的“先发身位”,终究没能抵消运营乏力与品类局限带来的后劲不足。

最终在百花齐放的3D游戏浪潮中,逐渐褪去了最初的锋芒。

值得一提的是,蜗牛凭借《航海世纪》在游戏圈初露锋芒,而真正让它声名大噪的,则是武侠作品《九阴真经》。尽管两款游戏分属航海冒险与武侠江湖两大迥异题材,却在引擎技术上存在深度关联。

蜗牛在2003年自主研发的航海者引擎为《航海世纪》奠定了技术根基,而在2012年推出的《九阴真经》所采用的Flexi引擎(飞仙引擎)正是在航海者引擎基础上迭代而来。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航海世纪》的先行者开拓,自然也不会有《九阴真经》在武侠领域大放光芒。

说句题外话,到了运营《九阴真经》时,蜗牛已意识到此前运营上的短板,转而联合盛大游戏共同运营。

当然,这已是后话了,今日暂且不提。

结语:

《航海世纪》的故事,从来不止于一款游戏的兴衰。它以自主研发的航海者引擎,为国产3D游戏撕开技术突围的口子。

尽管运营短板与市场迭代等诸多因素让其未能持续领跑,但它留下的技术积淀、出海经验与品类探索,早已成为行业共同财富。

就像十六世纪的航海家们,未必都能抵达终点,却总能为后来者照亮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