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防的核心兵种搭配需要兼顾防御工事破坏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反坦克炮是城防体系的基础单位,其高伤害特性对装甲单位有显著克制效果,建议部署在森林地形以获得攻击加成。炮兵单位作为远程火力支柱,应布置在防线后方安全位置,需搭配侦察单位提供视野支持。坦克部队承担正面拦截任务,适合在公路地形展开防御阵型,与反坦克炮形成交叉火力网。
防御塔的摆放位置直接影响城防效果,建议紧贴主城布置而非边缘区域,这种布局能迫使进攻方在拆塔时陷入部队包围。轻型坦克与反坦克炮的7:7配比是性价比较高的基础防御配置,装甲车作为机动单位可部署在侧翼用于突袭敌方步兵或炮兵。当面临多线进攻时,防线需收缩至主城外围建筑,利用建筑卡位机制减少部队损耗。
资源分配方面,钢铁和橡胶是维持城防兵种生产的核心物资,需优先保障其产量。科技研发应侧重提升防御类兵种的攻击力与生存能力,包括反坦克武器升级和装甲强化。兵力补充机制是防守战的优势,需在交战时保持军备生产线的持续运转,确保损毁单位能快速替换。
高级城防需考虑多兵种协同,火箭炮对集群目标有范围杀伤优势,适合应对大规模步兵冲锋。自行火炮在森林地形能发挥最大效能,但需注意其射程超出视野的问题。防空单位如高射炮必须纳入防御体系,防止空中单位绕过地面防线直接打击关键设施。
全部评论